2024年12月11日
王錦遠
快活嶺位于牟平城東南,是個海拔高度不足百米,面積僅有0.02平方公里的小山崗,可謂山不高,地不險,水不長。然而,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,卻被古代牟平人奉為風水寶地,一度曾令皇帝寢食難安。這究竟是為何?而更令人稱奇的是,在這個小小的山崗上曾出現(xiàn)了一系列難解之謎。
有關快活嶺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嘉靖版的《寧海州志》:“快活嶺,在州南一里,東西環(huán)抱,風氣聚焉。東南為人掘斷,不知何時何意?!痹诿駠娴摹赌财娇h志》中,也有記載:“快活嶺,在州南半里,東西崗阜環(huán)抱,風氣聚焉,上多古冢,壘壘相望?!眱蓜t記載雖大同小異,卻給人們拋出三個謎團。
謎團一:快活嶺之名何來?遍查有關文獻,皆不見其蹤跡。謎團二:嶺東南為人掘斷,卻不知何時何人何意。謎團三:一個不起眼的小崗阜上,為何古冢壘壘?
據(jù)牟平文史專家楊墨老先生考證,此嶺原在城南王家莊之西,方家莊之東北。舊說此處乃牟平縣(寧海州)風水最佳之地,故建有古墓多處。較為著名的有元朝元帥兼寧海州(元時的寧海州版圖一度包括牟平、文登等縣)刺史董友和元朝奉議大夫王淮等人之墓。另據(jù)城中故老相傳,古代帝王最怕之事,莫過于當朝再出一位“真龍?zhí)熳印?,奪取他的寶座,故而,便時常派望氣觀風者巡省四方,見有風水之地,則破之壞之,挖之掘之,而快活嶺因“風氣聚焉”,也未能幸免,故其東南角被人掘斷。時至今日,其嶺東南角仍呈九十度斷崖狀。此舉在古代被稱為“斬龍脈”,可是,為哪朝哪代哪個皇帝所為?卻無案可稽。
稍具科學常識的人皆知,所謂的“斬龍脈”“厭勝”等等皆是無稽之談,典型的封建迷信,幼稚而可笑,然而在古代皇帝眼中,這可是事關江山穩(wěn)固社稷安危的大事——天大的事。據(jù)有關史料記載,秦始皇、漢武帝、北魏太武帝以及明朝的朱元璋等歷代帝王,皆曾派員到各地“斬”過一些所謂的龍脈之地。在當時的寧海州,不惟快活嶺,昆崳山也曾“享受”過類似待遇。據(jù)有關專家考證,昆崳山上曾經(jīng)的石劍與鐵錨也與“斬龍脈”和“厭勝”有關,但究竟為何朝何年何人所為?至今仍是個難解之謎。
皇帝派員將快活嶺東南角掘斷,“龍脈”是斷了,但這卻間接承認了快活嶺不凡的地位。也正是因為看中了這一點,因而一些牟平籍的達官貴人便將此嶺視為風水寶地,紛紛把墓址選在了此處,以致出現(xiàn)了“上多古冢,壘壘相望”的壯觀場面。而董友、王淮二人之墓則是其犖犖大者。
據(jù)民國版《牟平縣志》記載:“董友,沾化人,少年登進士,南宋金元之際,山東大亂,(董)友與楊安兒、李全等先后擁兵自雄,后歸元,以佐命功,封元帥,三任寧海州刺史,遂家焉?!庇矛F(xiàn)代話講,董友乃知識分子出身,沾化人,南宋金元之際,山東一帶大亂,董友與楊安兒、李全等人乘亂擁兵自立,后投身元朝,并為其一統(tǒng)天下立下汗馬功勞。元朝建國后,因功被授予元帥,并三次出任寧海州刺史。日久生情,于是,董友便愛上了寧海州,并在此安家落戶。董友去世后,家人遵其遺囑將其葬于快活嶺上。
而王淮,字濟川。據(jù)有關資料介紹,他與董友不同的是,他是土生土長的寧海州人,而與董友相同的是,他也是元朝的公務員。歷任吏部典史、奉議大夫和萊州知府等職。王淮“歷官所至有聲。推封父珍為牟平縣子,母楊氏為牟平縣君,蔭子王彥舟為莘縣尉。致仕,以壽終于家。墓在快活嶺東南”。意思是,王淮因履職時頗有政聲,故其父其母其子先后跟著沾光。王淮退休后,晚年生活幸福美滿,無疾而終,死后被安葬在快活嶺上。
估計王淮墓建得比較豪華排場,地上地下的陪葬品也整了不少。現(xiàn)快活嶺上仍存有石羊一頭,據(jù)稱是王淮的陪葬之物。說起這只石羊還曾有過一段曲里拐彎的故事。
1993年秋,永安村村民杜先杰在距快活嶺東北約2.5公里的一塊農(nóng)田里(現(xiàn)牟平區(qū)體育館附近),駕駛推土機平整土地時,一不留神,從土里推出一個長不足一米、青灰色的石羊。一開始,杜先杰并未在意,晚上回家時,無意間他與父親杜守謙說起了此事。杜父是一名歷史發(fā)燒友,聽說此事后,便與其子一起來到現(xiàn)場,左看右瞧,斷定這石羊乃王淮墓的陪葬品。于是,杜父便向區(qū)文化部門匯報了此事。文化部門自然重視有加,立即將其收藏起來,不久后又物歸原主,將石羊置放于快活嶺上。只是,石羊是歸位了,但王淮墓卻蹤影全無。正所謂“王淮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一石羊”。這石羊被誰搬離了快活嶺?為何搬離?這又是一個不解之謎。
此外,在古代,按慣例,墓前放置的石獸大多為獅、象、馬、麒麟等,而石羊則較為罕見,王淮家人為何將石羊作為陪葬品?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難不成,王淮屬相為羊?
自最后一個封建王朝——清廷被推翻后,快活嶺便失去了往日的神圣與尊嚴,許多達官貴人之墓或被盜,或被毀,取而代之的則是百姓之墓。許多當?shù)厝怂篮髮⒛寡ㄟx在了此嶺之上,畢竟此地距城較近,且為牟平城周圍難得之高地和“風水寶地”?!肮偃嗽岬?,我也葬得”。于是,快活嶺一度成了亂葬嶺、亂葬崗。
1954年8月15日17時15分,快活嶺又火了一把。一位在快活嶺上勞作的農(nóng)民,無意間舉頭一望,發(fā)現(xiàn)在西邊的天空上居然懸著三個火紅的太陽——三日齊現(xiàn),且在三日的周邊環(huán)繞著四條彩色半圓形的光弧,近一個小時后,即18時整,三日和四條光弧才慢慢消散。此事一度曾被收入1990年版的《牟平縣志》。為何三日齊現(xiàn)?為何在快活嶺上才能看到?這無疑又是一個難解之謎。
快活嶺實至名歸則是在1991年。當年牟平縣委、縣政府決定投資300萬元,在快活嶺上興建一處小型公園。當年3月動工,8月竣工。公園主要建筑系采用仿古或民族風格,集園林、水榭、花卉、盆景、雕塑、文體設施于一體。
如今的快活嶺上鳥語花香,游人如織,歌聲、笑聲、讀書聲,聲聲不斷,成為廣大市民的花園、游園、樂園??旎顜X成了真正的快活嶺,成了牟平真正的“風水寶地”。